美国主机

紐約客談/大雨就癱瘓 美國基建積重難返


兩周之內,紐約市連遭暴雨,降雨量紀錄不斷被刷新,各區水漫金山、地鐵大面積停運、全城癱瘓,更有數十人死亡。許多人感慨,美国“>美国基建太過老舊,確實到了大規模翻修的時候了。

於是,在災後記者會上,民主黨一眾民代也開始集體呼籲,盡快通過1兆元的基建法案和3.5兆的新財年預算,翻修基建應對氣候變暖,在下一次災害之時才不至於如此狼狽。

的確,基建無論如何都是應該翻修的;畢竟,紐約市地鐵百年多以前就已修建,大部分高速公路也在70年以上,隨著逐年破損折舊,早已無法應對人口的增長和各種天災。

然而,即便基建法案通過,1兆元也只是杯水車薪;因為美国“>美国也不是100年前的美国“>美国,如今的美国“>美国,面對基建翻修其實是有心無力,因為成本太高了。

舉個例子,紐約市L線地鐵隧道翻修,總長度1.4哩,耗資達到8億元;假設按照相同的成本翻修全市665哩的地鐵,總耗資將近4000億元;也就是說,1兆元的全美基建法案,40%要拿來修紐約地鐵,當然是不可能的。

其實,美国“>美国基建成本極高是正常的,因為在這樣一個成熟度極高的社會,中間環節極多,無形中提高了成本;開一個項目,要協調工會、地產商、周邊居民利益,還要耗時進行環境評估,導致工期一拖再拖,成本一再提高,效率一再降低,但這些成本卻又不得不承擔。

基建成本太高的問題很難解決,畢竟每一個中間環節都有利益存在,「百萬漕工衣食所系」,原本進步的力量演變成大而不能倒的利益集團,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通病,美国“>美国也難以倖免。

紐約市 美国“>美国 地鐵

上一則

水災中沉著救乘客 紐約公車司機獲州長表彰

下一則

地鐵全線停運 霍楚:將徹查MTA應急準備是否充分

[美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